厂房通风方案:工商教你看“马甲”识破翻新假货--人民网广西频道-
太阳集团
核心提示
3月13日,在南宁市良庆区工商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上,现场展示执法人员查获于市场的问题商品,可以看出不法分子制售假货的“良苦用心”。比如,没有中文标识的洋货不允许在大陆销售,那么就有伪造的中文标签出现;高档白酒容易让消费者担心真假,制假分子干脆在包装上标注“特供”“专供”忽悠消费者;生产商品不敢完全造假,就在商标、包装、文字这些“马甲”上做手脚掩人耳目……
“特供”白酒
一看就知有问题
“国务院专用酒”?在众多的问题酒水类商品展示柜台上,一种标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的白酒,很受消费者的关注。这瓶白酒的来头不小呢,“专供酒”竟也有问题?
工商宣传人员介绍,这种打着“专用”旗号的白酒,且不看它的质量是真是假,这样的包装文字就是不合规定的。
记者了解到,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对标签的要求中,通知重申了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其实,早在2004年,有关部门就发出通知,严禁在商业广告中使用国家机关名义来“拉虎皮做大旗”。
宣传人员介绍,不法生产企业这样的做法,无非是借助特殊权利的影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提高酒品价格,提升酒品销量,为个人或企业谋取暴利,这是“特供酒”产生的根源。
除了这种“专用酒”有问题,一些洋酒也问题不少。记者看到,有些洋酒包装上没见加贴中文标签,来源和质量都可疑;有些洋酒则干脆完全造假,根本不是对应的洋酒厂家所生产。
宣传人员介绍,太阳集团厂房通风方案得到了客户好评,很多消费者慕名洋酒而掏钱消费,根本不留意这些洋酒的来源。洋酒要进到大陆市场,非经过正规入关程序并加贴中文标签不可,而那些包装上完全是外文的洋酒,不仅来自哪里不得而知,甚至是造假分子伪造成洋酒的样子也不得而知。
“傍名牌”货
让人容易看走眼
家用电器在老百姓家中最常见,市场上也常常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现场展示的问题商品中,家用电器类商品就有造假的、“傍名牌”的,以及无“3C”认证的不合格商品。比如,工商宣传人员展示的电热水壶、电磁炉两种产品,就有Midae、Mieda、Mdesh等3种“傍名牌”产品。一款电磁炉还起名作“美的生活”,只是字号大小上突出“美的”2字。
“不仔细看,我还以为这是美的家电呢!”市民听了宣传人员的介绍,才恍然大悟。仔细比对美的(Midea)商标字母,会发现那些“傍名牌”商品要么在字母上做文章,要么在中文名称和字体字号上做文章。
别说是家电产品,太阳集团台湾负压风机得到了客户好评,就算是一瓶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也被仿冒者全盘“复制”,颜色、图案、字体、说明,都与大家所熟悉的“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相似,只有瓶身上的商标“有米”2字,告诉人们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
“洋货”标签
私自加贴露马脚
假冒伪劣商品各种各样,就算是一盒进口的巧克力,都因为中文标签上的文字细节,暴露了它来源可疑之实。良庆区食药监局近日查获的两种“进口”巧克力,还有一种“进口”的奶粉。尽管这些商品都贴有中文标签,但是标签上并未找到商品的进口商或代理商的信息,因而这些中文标签或为销售商私自加贴的,这也暴露了商品来源的可疑。
记者看到,其中一盒巧克力的中文标签上,关于商品来历的信息,就只有“制造商”,是越南一家公司所生产。而另一盒巧克力的中文标签,连“制造商”的信息都没有,只有品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3项内容。
宣传人员介绍,有些商品的中文标签不是商品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审查合格后获得的,而是销售商私自伪造并加贴上去的。这些“进口”商品可能是通过非法途径流入大陆市场,也可能是造假分子将“国货”伪造成“洋货”以牟取高额利润而已。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要学会辨别中文标签的真假。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